《酸的和甜的》教学案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17、酸的和甜的
教学目标
1、学习“酸、葡萄、狐狸几个新词,能正确朗读课文。
2、朗读感悟1-3自然段,体会狐狸的狡猾以及小松鼠和小兔子的盲从心理。
3、分角色表演三个小动物。
重点、难点
朗读感悟1-3自然段,体会狐狸的狡猾以及小松鼠和小兔子的盲从心理。分角色表演三个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小朋友,现在是秋季,正是果子成熟的季节。看,这是什么水果?出示葡萄图片。板书“葡萄”: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渗透归类识字方法。
“串”的用法
2、大家吃过葡萄吧?说说你吃到的葡萄是什么味儿的?随机板书:酸的、甜的,学习“酸”字。
3、揭题:在一个葡萄园的葡萄架下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酸的和甜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再看看旁边的图和哪段课文对照起来了。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同学评价)
3、交流:葡萄园里来了哪些小动物?他们认为葡萄是什么味儿的?
师随机贴图,学习“狐狸” 渗透“反犬旁”的表义功能。
过渡:到底是怎样的葡萄让小动物们有的认为是酸的,有的认为是甜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葡萄架图:这是怎样的葡萄?学生自由说。(从颜色、形状、大小来说。)
根据你平时吃葡萄的经验,你认为这葡萄会是什么味儿?
2、这样的葡萄狐狸想吃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图、文)
A:第一段图:狐狸的馋相,你能演一演吗?
B:文: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
3、狐狸忙了半天,一颗葡萄也没摘到,它的心情会怎样?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这时它心理会想些什么呢?
出示: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他想( )
5、狐狸吃不到葡萄,它想了什么办法也不让别的小动物吃?
出示: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谁来学学这只狐狸来说说这句话)
你觉得这是狐狸的真心话吗?
小结:因为吃不到葡萄,所以说葡萄是酸的,你觉的这是只怎样的狐狸?
指名表演:你能不能联系刚才狐狸的馋相和它的动作来演一演这只狡猾的狐狸。
小朋友演得非常棒。现在让我们捧起书本,通过朗读也能够把这只狡猾的狐狸表现出来。
四、学习2、3自然段
(一)、学第二段(示松鼠图)
1、狐狸的话刚好让在树上的松鼠听见了。猜猜小松鼠听了会想些什么?
2、找找课文中是怎样写小松鼠的想法的,找到后读一读。
(二)、学第二段(示鼠兔图)
1、小松鼠正这样想着的时候,来了一只小兔子。小松鼠在和小兔子说什么?怎么告诉的?
2、小兔子听了后,会想些什么?
3、进行松兔对话表演。
五、师生合作表演
1、看小朋友演得这么有劲,老师也想加入进来,行吗?
老师就做解说员,另外请三位小朋友演三个小动物。为了演好它们,我们先要把角色的话记在心里。大家准备一下。
2、指名三生和老师合作示范演。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3、四人小组合作演。
4、看了同学们的表演,你认为这是怎样的松鼠和兔子?
今天我进行了《酸的和甜的》的第二磨,汤老师的第一磨给了我许多启发,觉得采用抓重点句及读演体悟角色的心理是非常有效的策略。在汤老师的基础上,我又做了一些修改:一是在字词教学时渗透方法,让学生明白偏旁表义的功能,以一个带一类,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二是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情弦。
感觉在学习狐狸这一段时比较成功。从创设情境到移情入境,由于有生活经验作支撑,学生的表达欲较高。然后设问:这样的葡萄狐狸想吃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从图文两方面找理由,使狐狸这一形象不断丰富。为学生的表演作好了铺垫,学生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把狡猾的狐狸给演了出来。
但在二、三段的学习时,过高的估计了学情。由于松鼠、兔子没有具体的动作和语言,而且又是在第一课时,虽说给了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但角色的话学生还不能熟记在心,因此在表演时效果不佳。为了演好,叫了一对又一对,使得整堂课演得太多,显得繁琐。(这个表演我主要是想让学生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感受松鼠、兔子的盲从心理。)现在想来,还不如分角色朗读更有实效。
另外在课堂评价这一块,我也感觉比较难。我比较欣赏评价语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那一种,这就需要老师有较高的教学智慧和综合素养。
经过我们教研组的研究与讨论,最终完成了《酸的和甜的》的教学设计。昨天,我带着大家的期盼完成了第一磨,为了便于完善,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话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我采用个性话教学,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狐狸想吃葡萄的句子,再通过认真地研读使得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狐狸想吃葡萄的强烈想法。此时,我趁热打铁马上追问学生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狐狸想吃葡萄,一开始学生没法说。我连忙不失时机地把图片放到了投影上,聪明的学生马上说到还可以从狐狸的表情上看出来(图上的狐狸眼睛盯着葡萄,口水直往下流)。通过图文并茂,让学生感受到狐狸想吃葡萄的心理。这一环节的教学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爱模仿、爱表演、喜欢想象是低段孩子的年龄的特点。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两个表演环节。第一环节是体会好狐狸的狡猾后,让学生演一演这只狐狸。由于体会得深刻,因此学生能把狡猾的狐狸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第二环节是演小松鼠和小兔子,虽然前面通过让学生猜猜小兔子的心理活动为表演作了一些铺垫。但是由于小松鼠是如何把狐狸的话告诉的小兔子的这一环节没有引导好。而且在表演时,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发挥好。因此学生的的表演不够生动,只是照着书本读了读。两次表演,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我想,学生虽然乐于表演,但是要表演成功,除了有深刻的体会之外,还需要教师适时的指导,毕竟才是二年级的学生。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这节课上,我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如前面提到的两次表演,都没能及时给予正确地评价,只是简单地说了演得不错或者是不够到位,教师的评价语很贫乏。我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需要能出口成章,还应具备谈笑嘻骂皆成妙语工夫。我想我虽然还没达到妙语连珠地进行评价。但是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中还是应经常采用一些激励性评价。因为教师充满激励性的评价语是让学生不断走向成功的动力。此外,本节课我没有把评价的权利给学生,都是自己在评。
本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学生比较感兴趣,一开始学生听得比较认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但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我让学生进行表演时,学生比较兴奋。等到表演完毕还是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倾听。而我也没有及时想办法让学生静下来,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放了之后该如何收的问题。
好课是磨出来的,相信我们的课一定会越磨越精彩。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